泌水倒流
中国的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所以,许多大河流也都是从西向东流。但泌阳河为啥是从东向西流,河水清凌凌的?这里面有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泌阳河水也是向东流。后来,这里来了个妖怪,它看到河水特别好,就天天在河里边饮水边洗澡。它洗澡不要紧,还连屙带尿,加上身上的脏疙痂,不长时间就把水弄得又臊又臭。人畜不能吃,衣裳不能洗,人们饮用水只好到几里外的地方去挑。气得老百姓个个咒骂这个妖怪,但又没法将它赶走。时间一长,河水流到东海,把清湛湛的海水也染坏了。东海龙王捂住鼻子大发雷霆:“是哪个坏蛋敢把海水弄脏了?……”说罢,即派鱼鳖虾蟹四员大将进行察访。还吩咐:“查出祸首;’立即捉拿。”四将得令,遍查污源。它们逆水上巡,查到在泌阳河内有一黑乎乎的、像小土包似的怪物正在那里扎着架势屙尿……它们二话没说,就去捉拿。这妖怪圆眼一瞪,赛似灯笼。见鱼鳖
吓蟹来势凶猛,忙取出钢锏跃身迎战,激起水浪翻滚。它们五个,兵器碰撞、火星闪闪,车轮般一会儿在河里打斗,一会儿在空中厮杀。谁知那妖怪力大无比,双方没战多久,鱼鳖虾蟹四将可都已受伤,直被打得瞎的瞎,瘸的瘸狠狈
而逃………四将回禀龙王,他一看丢盔撂甲的惨败相,知道这一怪物非同小可,便急忙上奏玉帝。玉帝闻言大惊,急召太白金星问个明白。太白金星掐指一算——原来是一条水牛精在下作怪;玉帝便派降妖神和大力神去到泌阳河除治妖魔,并说:“捉到妖孽,就地处死。”
二
神领
旨驾云来到泌阳上空,往下一看,只见那个乌黑的妖怪正侧卧身子在河里洗澡。尾巴不时摆动,激起污水飞溅,腥臭熏天。降妖神按落云头,如同闪电,没等水牛精来得及起身反抗,就抡起神杖,炸雷般一响,可把牛精打死在河里了。大力神抓住尸体轻轻往东一撂,可撂出几十里远,此时,忽然仙乐从东边传来。原来是东海龙王为二天神除去妖魔,特派鲨元帅及众宫女送来龙宫佳酿九坛,以表慰劳;同时,岸边百姓也纷纷烧香叩头,送来民间米酒敬奉天神。二神大喜,便举坛狂饮。这样,不少酒都从嘴角如雨水般地淌了下来,又一直流到了河里……再说大力神刚才那一撂,恰巧把水牛精的尸体扔在了泌阳河的中游。第二天这尸体竟变成了一些大土岗,后来又渐渐长成了一座座莽苍大山。这些山挡住了河水的流向,于是,河水只好向西倒流了。
二郎神喝洒的酒流到了河里,使河水变得比原来更清、更甜了。用这些水灌溉两岸的稻田,稻禾放出一片清香。从此世世代代河里鱼儿肥,西岸稻荷香。于是便有“泌水倒流香”之说了。
讲述者:赊湾枣林农民李某记录者:李光整理者:徐书亮 张正
大铜峰和小铜峰
相传,大、小铜峰是大力神变的。在天地形成不久,玉帝派了一位管山的仙人,他便是太一日,太白金星巡山来到铜山一带。他看到东边的山十分拥挤,而西边的山却廖
廖无几,于是便决计派大力神把山往西边移一部分。他吩咐大力神道:“天亮之前,你把这群山挪到西边去,按时完成,你可享受此地香烟;如完不成,斩首治罪。”大力神听完训示立即行动。他想,凭他的本事,享受此地香火,唾手而得,金星何必吓唬!于是就用法力把山峰从东边往西边移动。眼看十几座山就要移完,他感到有点困,便坐下打个盹。谁知一睁眼,天可大亮了……
大力神心慌意乱,法语念错,想搬也搬不动了。当他急得团团转时,太白金星和另一天将现出法身。太白金星严肃地说:。旨意
巳
出,不能更改,快服刑吧!”随着天将剑光一闪,大力神的头轱轱辘辘可滚向东边的山涧里了,他的身躯立即变成了铜峰的主干。
大力神的头呢,又奇怪地滚上一座山岗。这头即忙上长,一会儿长得快和铜峰主干般高了。大铜峰一看也随即上长,两座山便比着长起来,越长越高,直插天空。
太白金星一看这个长法,心中着急,这样要戳破天哪!想到这里,他抬脚往东边正长的山头用力一踩,山可不长了。山上
至令
还保留一个大脚印,这便是小铜峰。
铜锋主干看小铜峰不长了,它趁机努了把劲也不长了。只是山头鼓出了几个大疙瘩——这便是现在山上的几块大石头。
祖师修行的故事
西方净乐国太子,因看不惯宫廷的勾心斗角、争权夺便决定出外寻求真正的世外乐土,修身养性,以求正果。
他跋山涉水来到东方,去了一些地方,都不中意,经名士指点,才来到泌阳铜山。但见这里山青青、水泱泱,奇景荟萃,环境清雅,民风朴实,便决定在此落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祖师一日三省,清心淡泊,一修行就是十几年。身边长满了蒿草,脚趾间也生出了野花,头发乱蓬蓬的,喜鹊也在上面搭了窝。
一日,他觉得高兴,无意间往头上一摸,老喜鹊一惊,便扑楞楞地飞跑了。几只刚出壳的小喜鹊“啾啾啾”乱叫。谁知老喜鹊一飞,不知为啥,再也不回头了。不几天,几只小喜鹊便全饿死了。祖师想:“无为不杀生,不残害生灵为修行之本。;这喜鹊仔一死,苍天有眼,是不会让我得道成仙伪于是,便丧失了修行的信心。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惜期辋构;又重新开始了漫游……
一天,他来到一座比铜山还高的大山。在山坡上他发现一个相貌贤淑仪态不凡的妇人手抱钢梁正在巨石上打磨,便上前作揖说:“女施主,你这是干啥呢?”那妇人抬头看了看他说:“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当祖师仰天叹息,有所感悟时,那妇人忽然不见了。他想这大概是仙人在点化他吧,于是,急忙跪拜,下定决心,在此重新修炼。
祖师不管风吹雨打和日晒,静心打坐,专心致志,日复一日……这下感动了山神,大山顶便慢慢歪了头给祖师遮阳挡雨。祖师一看:“好家伙,山要歪倒啦!”便慌慌张张地逃跑了。老年人说,这个山就是南阳西部的“遮山”。它的山头现在还歪着哩,有的称它是“歪不倒峰”。
祖师又向南方云游,在汉水旁边的均县,终于又找到一座秀丽雄伟的山——这就是武当山。在这里他又痛下决心,坚如磐石地修炼起来……饿极了,撕开胸膛,把胃撤出来;肚子饿的咕咕噜噜叫了,将肠子拉出来。这一坚持就是百十年,终于得道成仙。
在他修行期间,他撤出的胃变成了鳖精;拉出的肠变成了蛇精。他随后将它们收回,这便是他的龟蛇二将官。
铜山是祖师开始修行的地方,纵然祖师常驻武当,但每月初一、十五祖师总还要驾临铜山,以便为当地人消灾、降福。连南阳遮山他每年还要去几次呢,以感激曾关怀过他的歪山头哩。
人们为怀念他,便在铜山给他修了庙宇。有人说,他原来离开铜山是六月十五。逢这天,人们便冒着炎热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为他烧香上供,还唱大戏祭祀,轰动了周围县城,于是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古庙会。
讲述者:人民医院 周桂华,女,46岁整理者:张 正
龙母三娘庙
从铜山湖景区大门向南,过泌河故道,不久,再向东走,地势渐高,道旁有一弯弯小溪,水声潺潺。溯流而上,百米许,那里有一水潭,水清见底,有泉水汨汨流出。夏季水凉消暑;冬季水温如春。泉的上部有一石筑高台,据老年人讲,龙母三娘庙旧址就在其上——也有人说这叫“三圣母”庙。门两边的楹联曾是:古庙无灯红日坠,山门没锁白云封。
传说很久以前,龙母三娘原在西岳华山居住(二郎神杨戬是她的哥哥)。一日驾云东游来到铜山、高邑地界。只见铜山峥嵘峻秀,高邑湖水烟迷茫。碧波跃出金鳞,天上仙鹤飞翔。岸上绿树成阴,村户鸟语花香。这里人民既打渔又从事农桑,一派祥和景象……龙母三娘喜在心头,便选定在此居住休息。
斗转星移,秋去冬来。
寒冬腊月,龙母三娘看到村妇们用冷水洗衣洗菜,手都快冻僵了。于是,便拔出头上银簪就地一戳,一股温泉水可冒出冲天高……周围邻人拍手欢喜。
然而好景不长,从桐柏来一恶蛟占据了高邑湖。此怪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吞噬牲畜,祸殃人民。龙母三娘看不惯恶蛟的作为,暂作忍耐,便移居北边的白茅堵山头。不久,白茅堵山变得经常彩云飘浮,溪水长流,牛羊满坡。恶蛟便又想霸占它。于是,就使洪水暴涨,妄想淹没白茅堵。龙母三娘被逼不过,这才起来和恶蛟相斗……她从发髻上拔出金簪,镖一般地向恶蛟掷去。恶蛟被刺带伤南逃,漫天大水迅速消退。三娘为除恶务尽,又赶至桐柏县境将恶蛟擒获,锁在一古井内,让它永世不得出来。
以后,恶蛟变成了腐土。三娘刺在恶蛟身上的金簪,竟然变成了一棵桐树从古井里冒出来,树上还开满了铃铛似的淡紫色花朵。又过了很长时间。从桐树的树洞里,又生出一株青翠弯曲的小柏树。人人稀罕,争相观看,便将这两棵相连的树唤作“桐柏”。以后,这里设县,就叫桐柏县。
龙母三娘降服了恶蛟,便又去云游四方……
人们怀念龙母三娘的功德,便在她用簪取水的地方修座庙宇,称之为“龙母三娘庙”。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这里还要唱大戏、起庙会。
后来,不知啥时候,高邑湖逐渐被淤积起来了。龙母三娘古庙也渐破废。然而泉水仍流淌不止,人们称它为“龙泉水”。它灌溉着高邑的千百亩土地,使这里成为五谷丰登之乡,被称为“金高邑”。
仙人喝酒
在铜山一道天门的旁边,有一个近方形的稍微倾斜的平台。传说这便是仙人喝酒处。铜山沟村有一位姓郑的农民,一天,他扛着扦担途经这里去拾柴。
他发现三个清闲逍遥的人围坐这里,
俩人下棋,一人在一旁观看。下棋人远谋近攻的精彩棋艺,使姓郑的农民也怪
有兴趣地看起来……
一会儿,有个很丑的人说:“我有酒,咱们畅饮吧!”同时也邀请农民一起喝。药葫芦中盛的酒,每人轮流喝一口。当喝到第四轮第一人时,那人说:“高兮青山风景好,酒兮没莱太单调。把我左耳割下来,每人一口有味道。”于是用刀“唰”地割了下来,剁成四块,每人吃一块。轮到第二人时,那人说:“泉水哗哗来助兴,喝酒没菜太苦穷。把我右耳镟下来,每人品尝行不行?”于是镟下又切成四块,每人吃—块。
轮到第三人时,那人说:“鸟鸣山中真不赖,喝酒没菜不愉快。把我鼻子削下来,每人可以吃一块。”于是嚓地削下又切成四块,每人吃一块。轮到姓郑的农民时,他抓耳挠腮,忙说:“我来本是凑热闹,喝酒没菜我不怪。我拔汗毛四根整,权当山里野韭菜。”他狠了狠心,呲着牙在腿上拔了四根每人吃了根,又都喝口酒……
顷刻,那三人一同飞下山不见了。奇怪的是,农民的扦担也不知跑哪去了……
姓郑的农民在山沟里找到扦担时,它已经早变朽了。
农民回到家里,房舍也变样了。不仅这样,他也不认识家里人了;家里的人也更惊奇地瞧着这个外来人……
后人说,那下棋的三人是:八仙中的吕洞宾、铁拐李和曹国舅。他和仙人们在一起时,时光早过去百八十年了。
讲述人:农民罗聚法,83岁整理者:张正
竖石杠的传说
在铜山主峰的北面,大约两公里处,有一东西走向的山岗,它好似主峰的外围城廊一样,横在那里。传说很久以前,这岗脊上有两块相连的古怪巨石,像一对恶煞神似地屹立着。
岗的下面住着一户地没一分的穷苦樵夫。茅屋的周围,是乡亲们茂盛的庄稼。樵夫清晨起来,经常看到庄稼不是这里被啃一大片,就是那里旋卧倒伏一大块,好端端的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樵夫心里老是纳闷……
一天夜晚,月色朦朦,樵夫轻轻开门一看,呵!只见两头像马一样的牲畜正在地里啃吃庄稼。他们不但弹跳着蹄子,还不时旋风似地兜圈子,带起寒风阵阵。樵夫便立即掂根木棍追赶,当撵到岗上巨石旁时,那两匹牲畜突然不见了。他再环顾四方,空荡荡,也没有一点影子。
第二天早晨,樵夫又去察看:除了在怪石旁发现些隐约的甲印外,再也没有其它可疑的踪迹了。“难道是两块巨石作怪?他心中想。于是,他便在两块巨石旁堆满了柴草,然后放火烧起来,整整烧了半天。猛然,天崩地裂似一声巨响,一块大石炸裂倒下了,二股乌黑的浓烟在空中消散……另一块虽然没倒下,但比以往更黑了。同时也变了形——像驴头又似马面,远看冲天高,就像山梁上竖个石杠杠。被炸裂那一块的碎石,如同一些曾雕凿过的石凳,·至今还牢牢地长在竖石杠的北面。
现在,上山拾柴者及游人路过此地总要在竖石杠周围盘桓一番,以领略一下这里的奇石美景……
磨 剑 石
在钢山主峰的南面,有一块颜色较黑的石墙。石墙中间有一个裂缝,这里群众称它叫“磨剑石”。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山里人以挖中草药为生,赡养老眼昏花的母亲。他
心底
善良、老实耿直,遇到邻里有事,他都主动去帮忙。自己挖药挣的钱,也往往周济比他困苦的人家。他上山或出远门,穷乡亲也就主动照料他年迈的母亲。因此,邻里关系非常融洽。
有一天,他又上山挖药,在磨剑石下面的乱石间转悠寻找着。无意之间,他抬头一望——只见一把黑乎乎的宝剑插在石缝里。他感到稀奇,便想拔出来,但咋也拽不出,于是便使劲地像拉锯般地拉了起来。直到拉得汗流浃背,宝剑也启明发亮了,这才坐下歇息。忽然,他往墙上一看,发现上写着:“磨剑钱一百两”几个大字。然而那宝剑却没影了。再察看周围,果然在草丛里有一堆白花花的银子。这时,他才想,原来银子真是赏给他的磨剑钱。
回到家里他将此事告诉了老母。母亲说:“儿啊,你有活干,咱平常又省吃俭用,这钱咱花不完哪。”于是娘俩商量,一百两银子自家留十两,其余的全分给众乡邻了。
讲述者:农民罗聚法整理者:张正
人 根 石
盘古山当地人传说,盘古爷在开天劈地,又大量捏泥巴人繁衍子孙后,因为劳累过度,终于突然倒下,永远起不来了………
他的巨大身躯渐渐变成了崇山峻岭。他的两眼,一只变成了太阳,一只变成了月亮。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雨,心脏的跳动变成了雷声。他的肌肉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他的血脉变成了河流和湖海。他的毛发变成了森林。又传说他的阴部由于生前用树叶掩盖遮羞,变化较慢,在大自然中少有风刮雨淋和寒冻冰割,可能还基本保留原样。或许也化成了坚硬的岩石,可它在哪儿呢?
在铜山腹地,一片陡立的石崖旁,人们终于在此发现了约3米长的稀奇岩石——盘古爷的“石阴茎”;旁边的阴囊也清晰可辨。于是文人们给它起了个雅号, ——人 根 石,这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惊愕它的“天工”,还是外星人的雕塑?
(佚名 撰文)
水淹白云山
白云山景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古时候,白云山北坡有一个三亩大的潭涡。百姓们为弄清它的深浅,就用十几盘绠绳连接起来,再在下面绑个大石头,往潭内丢下去,但也没有挨着潭底,因此,人们称它为无底潭。
有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一个牧童在这里放牛。牛在山坡吃草,牧童趴在潭边悠闲自在地玩着。他忽然发现潭水翻滚,水花喷涌,从滚花下面钻出一个老头儿。牧童又惊又喜,慌忙藏在一块大石后面,用野草盖住自己——但眼睛却注视着。只见老头站在岸边,手搭凉棚环视四周。大概没发现什么,便又一头扎进水里。牧童感到奇怪,仍旧趴在潭边观看。不一会儿潭面上飘出四把椅子和一个小方桌。随着一个美丽的少女又钻了出来。牧童觉得更奇怪了,就随手;拣了一块石头向潭中扔去。这一砸不要紧,椅子和小桌立刻沉下潭去,少女也忽然不见了……;
一会儿,从水面上冒出一股鲜红的血,水中又翻出来个没头的老鳖。正在牧童惊疑不定时,潭水漫了上来,而且越升越高,越来越大。
牧童一看势头不对,惊恐万状地拔腿就往山上跑。水也随着牧童上涨,波涛汹涌的潭水终于把牧童淹死在山上。
奇怪的是,山下的村子却安然无事。据说那天中午,老百姓看到整个山被白茫茫的云雾裹住了。下午人们上山观望时,只见遍山湿流流的;树上、山顶上还挂着些
渣草
,显然是涨水的痕迹。因为水淹山时白云笼罩全山,人们就叫这座山为白云山了。
山南坡有一个没头的大鳖死在那里,这坡以后就叫鳖盖坡。坡上有个小村子,现在就叫“鳖盖”。
原来山北坡的潭涡内住着一个龙王。那天龙王的女儿觉得龙宫内寂寞,想到潭外观景解闷,龙王便派水夜叉先出来察看有无凡人活动。由于没有察清便犯了杀头之罪;龙王盛怒之下又把牧童淹死在山上。那没头的老鳖便是水夜叉。
龙王知道暴露了身份,不能再住下去了,便决定搬家。龙王扮成一个老头,到高邑街北的一个村子,请老百姓帮助搬家。大家乐意相助,他们第二天早早地就把牛喂饱了,可是直到上灯时分老头还未前来联系……;
第二天早上,牛把们累得一身酸疼,昏昏睡着都不肯起来。再一看牛,浑身是汗,卧在地上咋也拉不起来,直折腾了半个月。老百姓们不知是啥缘故,最后想到了联系用牛车的老头:可能是神仙变的。人和牛累得那个样子,一定是夜晚给神仙搬家了。由于人和牛半月干不成活,错过了耕种季节,所以使得土地荒芜,以后这个村就叫“荒”村。
骆 驼 山
有个下江人,受仙人点化,来到龙泉湾一带寻宝。
他发现在龙泉湾南面的一个陡坡上有个石头很像石鼓。在右鼓下面的石壁上有个不太明显的石门。他靠近门缝仔细听了听,似乎听到了什么。便立即到附近的菜园去。他到了菜园,找到黄瓜地,左看右瞧,前后端详,终于选中了一个不同一般的绿油油、粗敦敦的黄瓜,便对菜农李四说;“你这个黄瓜我买了,要多少钱都行。到七七四十九天时我来摘。”并当即付了很高的定钱。李四感到奇怪——这人为啥单买这个黄瓜?还必得等到七七四十九天?这里头必有缘故。……
李四眉头一皱,立即拍着下江人的肩膀笑着说:“好老弟呀,你的口音是远方人,到我这里就等于到家了,咱们交个朋友。我这里有薄酒,咱们喝几盅吧。”李四赶快备了四个小菜,下江人表示感谢,俩人便开怀饮了起来。
李四殷勤划拳劝酒,当他看到下江人喝得满脸通红,说话舌头有些僵硬要醉时,便问道:“好兄弟呀!你要这黄瓜还有另外啥用场吧?你若够朋友,请实话给哥说,我一定给你保密,决不坏你的事。”
下江人感激李四对他的招待,便晕晕腾腾地说了实话,龙泉湾南面的陡坡上有个石头像石鼓,下面有个石门缝,内有嗡嗡声,若用一根长到四十九天的黄瓜一拨,石门开了,便可进去取宝。还需用黄瓜顶住石门,下江人又结结巴巴补充说:“非我……进去……才能取宝、宝。”下江人说罢,便醉得摇摇晃晃地告别而去。
花开花落,时间过得快,转眼间可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早晨。那黄瓜已长得粗实实、沉甸甸地足有三尺多长了。李四心里喜欢:时间已到,下江人准是出啥事情不来了,这发财的福气该我占了……
于是,他不再等下江人来到,便赶快摘下黄瓜,掂个布袋,大步流星地跑到石鼓下面去。果然,他用黄瓜一拨石缝——“吱扭”一声,一扇石门开开了,他很快用黄瓜撑住,猴子般钻了进去。
谁知里面金黄一片,眼都要照花了……他仔细一看,嘿!里边有一头金骆驼正在拉磨哩!磨盘上堆的尽是金豆子。他想:若让骆驼停下来,装袋金豆子让它驮着回家不是很省劲吗?于是,便去拽骆驼尾巴。但骆驼高抬着头就是不停。他急得心焦火燎,满头是汗。于是,他向金骆驼猛捶一捅入布袋,拔腿就走。但就在他刚探出半个脑袋的眨眼间,此时,下江人已赶到菜园里。不见了李四,也不见了那条买定的黄瓜。他便又飞快跑到石鼓下面,只见李四的头已被挤扁,满脸是冷汗。有气无力地在说:“金骆驼,金骆驼……”其他什么话便听不清了……
金骆驼跑到东北边不远,竟变成了一座小山。这山外形驼,头又好似伸在湖里饮水,因此,这山就叫骆驼山了。
以后,有人问下江人,为啥李四没得到宝?下江人说:“那天他让我喝酒太多了。我忘记说,黄瓜在午时摘午时开。谁知他急恁很哩!”
(张正搜集整理)
公冶长懂鸟语
老辈子传说,公冶长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他十四五岁时和寡母居住在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母亲纺花卖线,他上山打柴,然后挑到集镇上出售。母子二人过着清苦的生活。
他上山去砍柴,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碰见一条大花蛇和一条大黑蛇绞在一起,很像亲热的样子。但它们挡住了他的去路,使他为难起来。为了赶开它们,又不伤害它,公冶长便用一块小石头向路旁的树木砸去,用以惊动他们。谁知这一扔,由于用劲过大,石块反弹,恰巧撞在花蛇的头上,蛇头当即浸出血来。两条蛇见公冶长带有砍刀和扦担,也不敢报复,于是,便悻悻的各奔东西……
花蛇原来是条母蛇,回到洞里闷闷不乐。公蛇见母蛇用树叶裹着头,便问缘由。母蛇恶狠狠地说:“我在山上找食,碰见樵夫公冶长,
他便上来给我一刀。幸亏遇到了大黑蛇咬那孩子一口,他才没敢再加害我性命。”公蛇一听,两眼一瞪,伸出带叉的舌头——“咝咝”地叫,决心去找公冶长算?;再说,公冶长黄昏时挑着柴禾疲劳地回到了家中,当晚,母亲对他说:“儿呀,往日你打柴回来,我都心里高兴,今天我咋觉得心里这么难受呢?像有不祥之兆?”母亲慈爱地看着他,“是不是你在外边办了错事?公冶长想了想,便把路上遇见两条蛇的事叙说一遍。
谁知这番话,被早已躲在门口,要来报仇的母蛇的丈夫听得一清二楚。这蛇立刻如卸了气的皮球,扭头,曲曲拢拢地溜走了。公蛇回到家,二话不说,两目逼视着母蛇,寒光直射,张开血盆大口,当即将母蛇的头咬得稀烂。然后将母蛇的脑子吐出来,包成一包,给公冶长送来了。公冶长,公冶长,我给你送礼来了。”公蛇在门外喊叫。
公冶长听到门外“沙沙”声地喊叫。感到奇怪——这深山者林小;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谁会给我这孩子送礼呢?所以,他不吱声,更不开门,他母亲不知所措,也不敢发话。
“公冶长,我给你送礼来了,”公蛇又在外面叫喊, “你不用害怕,我不是害你的。”公冶长还是不开门。公蛇便将礼物搁在门墩上,失望地爬走了……第二天一大早,公冶长开门一瞧——哦!门墩上放着一小兜肉。他告诉母亲,经母亲同意,便将这肉炖了炖。让母亲吃,母亲舍不得,便让儿子全吃了。
说也奇怪,这肉公冶长一吃,顿觉脑子比以往更清醒了;耳朵也忽然能听到很远的声音啦;连门外树上小鸟们喳喳叫些什么,他都听得明明白白。他兴奋地跳起来:“妈呀!鸟们的话我都懂得了……它们商量着今天上哪吃虫呢!”母亲也为儿子分外感到高兴,这才真神哩!不知是哪辈子的好积德。
一个老鹰突然飞了过来,落在公冶长院子中的大树上。母亲一听,“呵呵”乱叫;公冶长一听,是叫他哩: “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吃羊,赶快救!赶快救!你吃肉来,我吃肠!”
情况紧急,公冶长掂着钢叉、挎上砍刀,便随老鹰向南山飞快跑去。到南山一看,果然是老虎正咬着一只羊呢,他举起钢叉向老虎
攒
去,老虎带伤而逃。可留下的羊已被老虎咔断了脖子。他可怜地看着羊,羊的眼角还流着泪水里……
公冶长在水潭边很难受地开剖了羊。他本应把肠子拉出来给老鹰吃,但他却忘了,竟把羊肠顺手扔到水潭里,恰巧,又被贪吃的老鳖拽进深水中了……
停了几天,老鹰又飞到树上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吃羊……”
然而,他这一去,看见的竟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他惊呆了,便守护在那里。一会儿,又有几个人围上来。他们七嘴八舌认定公冶长拿住凶器,又守候在这里,即便人不是他杀的,那也与他有关。这样,大家便拉住他,同去城里见了官。县太爷坐在公堂上,地方里正先说明了原因,县太爷惊堂本十拍:“公冶长,好大胆,你小小年纪,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杀人,还不从实招来!”;公冶长赶快分辨:“冤枉!冤枉!……”于是便将两蛇拦路,以石击树,两蛇离开,炖吃“礼物”,老鹰两次喊他,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县太爷不信,认为是无稽之谈,仍要衙役
删
伺候。就在这时,县太爷夫人从屏风后走出,她同情这泪流满面的孩子,向县太爷耳语一阵,县太爷点头微笑,随即下令退堂,并让关押公冶长。
县太爷内厅墙角,有一小燕窝。第二天,县太爷夫人命人从窝中掏出一个小燕儿,当即将它锁在自己的抽屉里,老燕回来发现少了小燕,便在屋内转着“啾啾”直叫,县太爷命衙役将公冶长带进来。
公冶长你懂鸟语,你说这燕子叫的什么?”
公冶长一听,马上说: “回禀老爷,它是说‘夫人错!夫人错!一无仇,二无冤,为何要将我儿抽屉锁?’是在不断质问哩。”县太爷大为惊喜,当即给公冶长卸枷。认定他不是杀人犯,是老鹰贪吃陷害。连忙向公冶长道歉,还赠送给他三十两银子,以表彰他的诚实善良。
公冶长懂得了鸟语,很受人尊敬。以后他便出外游历,广泛了解鸟类习性和生活。据说,他以后到了山东,又求教孔圣人,还成了孔子的学生。
再说,老鹰说了谎话,被鸟中之王凤凰知道了。又经查明,那颗人头是别处刚被斩首的囚犯头,是老鹰叼来有意陷害公冶长的。因此,鸟王震怒,让老鹰变成了一块石头。现在铜峰北面的山头上,就有一块大石头,活像一只老鹰,当地老百姓叫“老鹰石”。
讲述者:城关市民李大延,79岁整理者:张正
公冶长翻译
草芽发青了,公冶长和他的朋友在泌河边游玩。
一只大雁在水边饮水。一只紫燕飞来了,她在空中不停地朝大雁叫。大雁抬头望了望,又低下头,就是不发声。这紫燕仍不停地叫,终于,大雁“嘤嘤”回应了……
公冶长的朋友对鸟们的话一点儿也听不懂,便让公冶长讲个明白。
公冶长翻译道:“紫燕说,雁兄长!雁兄长!长长脖子富贵相。可惜水寒沙冷多孤独,何不赶快与俺配鸳鸯?……又说,紫燕说的人情话,为啥假装正经不开腔?”
公冶长翻译道:“大雁说,雁家素来寡言语;征途万里讨厌轻狂瞎胡讲。”
紫燕又“噍噍”地叫。公冶长又翻译道:“你啥征途厌轻狂?——饿了敛点麦苗子,渴了水边饮泥浆,黑了睡到河岸上,弓箭一响你先亡。还说,我黑油油绒毛长的俊;唱歌要比百灵强。飞不尽的亭台和大厦;夜晚,睡在花格梁。见多少二八佳人鸾风配;偷听多少姑娘诉衷肠。我的见识比你多,你真当新郎配不上!”
大雁飞起来,在空中连声叫。公冶长最后翻译道:“大雁火了。说,俺叫一声便知春秋和四季;向来不扰百姓住民房。夫妻丧一悲三载,才能另外凤配凰。不像燕家爹死娘就嫁,姊妹兄弟乱成双!”
公冶长讲解后,只见紫燕上下翻飞,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石头上了。
讲述者:马景东,工人,68岁整理者:张正
灵 验 石
石婆峰的东边,有个孤零零的大石岩。它上宽下窄,上个桌面,下边光溜溜地像支架。高两丈多,比竖石杠还要商。
是老辈子的事了。有一天,铜山脚下一个姓胡的人,出于奇怪,他光着脚爬上了这块石头。在上面玩足玩够后,撤泡尿,便想爬下来。可是,由于他踩不住脚蹬,身子几次悬空,咋也下不来,只得仍停在上面唉声叹气……; 时间过的快,眨眼间,太阳就要落山了。这地方荒草芜坡,狼虫虎豹出没……他想到这里,焦急又害怕,豆大的冷汗冒了出来。
这咋办呢?叫天天不应,哭地地无声……他灵机一动,祷告石头说:“石仁叔啊!石仁叔!你老大慈大悲呀!若能搭救我,让我顺利爬下去,从今后逢年过节我来给你老上供烧香,永远喊你老仁叔。”说罢,还向石头磕仨响头。
他又开始动劲向下爬了。说也怪,这次他的双脚很快打;磨着了脚蹬。再经过一阵紧张试磨,
混身
是汗地终于爬了下来‘他抹了下汗,得意地哼起小曲来。但忽地又冲着石头“呸!”地吐了口唾沫: “你这混帐东西快把我难为死了,我看以后叫你‘老仁侄’吧!”
这时天已擦黑,姓胡的人慌忙往家赶。他突然听到山沟里几声“呜呜”地狼叫,山风也“呼呼”地刮起来……他被吓得汗毛
只直
愣,便没魂似地跑开了。
“扑嗵”一声,他像撂菜牛一般被石头绊倒了。嘴巴恰巧撞在石头上,一阵疼痛,他觉得门牙活落了,嘴里还淌着粘粘的血。可是,他哪顾及这些?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又窜开了……
回到家,他的牙齿很快掉了六个。嘴唇也差不多像“老婆嘴”了……
以后,他把事情原由说给了村里人。村里爱捣笑的人便给他起个外号“没牙虎(胡)”。人们都说那石头“灵验”,诓不得,于是就叫它“灵验石”了。
讲述者:农民罗聚法整理者:张正
刀劈石
在铜山山门东边的山脊上矗立着一个有两人高,需三人才能合抱,从上到下裂开,上部缝隙有五十厘米宽,下部宽处约有十几厘米的巨石。此石当地人称“刀劈石”,也有的叫它“夹子石”或“刘秀石”的。
据说王莽是刘秀的外祖父。王莽要篡刘秀兄弟的皇位,刘秀起兵反对他,于是王莽便到处追杀刘秀。
一天傍晚,刘秀被撵到铜山的一道山梁上;士兵也已五零四散。这时他精疲力尽,狼狈不堪,再也走不动了。眼看就被追兵赶上,便起了自杀的念头——宝剑已从鞘中拔出。在这紧急关头,被土地爷看见了,他便赶忙用拂尘一挥,将刘秀藏了起来……
黄昏已到,王莽和军士赶了上来。在暮色中王莽忽然看到丢盔弃甲的刘秀,于是举剑“唰”的一声,便将刘秀从头到脚劈成了两半……
王莽人马走远了,土地爷从树丛中招刘秀出来看。谁知刚才王莽劈的竟是一块大石头。刘秀询问土地爷是咋回事,土地爷说:“你是光复之帝,为保全你的性命,我用块石头变成你的替身。让王莽一砍,才将他骗走了。”刘秀听罢磕 头。
刘秀称帝后,传说在此山梁下为土地爷重修了庙宇,敕封土地爷为“鸿德土地”。常年香火不断。
(张正 搜集整理)
柿树一千年
现在铜山、白云山山麓及其周围古老的柿树不少。它们的树干斑驳粗壮、枝若虬龙、冠盖苍翠。每到秋天,叶子飒飒飘下,树上就只剩下滴滴溜溜的红柿子了。漫山遍野像无数小红灯闪耀,成了山区一大风景。
关于柿树,还有一个传说哩。
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刘秀跑到白云山下的一条小河边,直累得满头大汗,便在一棵枝叶茂盛的柳树下下马休息。在这柳树的浓阴下,又有凉爽的翻河风徐徐吹来,刘秀很快汗消神爽,恢复体力,便跨马继续赶路了。
王莽政权覆灭,刘秀即位,犒赏功臣,便念起绿树浓阴给予的乘凉之恩。因刘秀忘记是在白云山什么树下乘凉了,便派人到那里去找。
来使因不详细调查访问,结果随便认定一棵柿树。即回禀交差。于是刘秀加封“柿树一千年”。从此柿树长到一千年也不会老。它的子孙们便“趾(枝)高气扬”地在白云山、铜山一带繁衍起来。而柳树呢?知道柿树受封自己反被忘了,便气得脖子光长瘿。因生气身体衰弱,又常让虫子给掏成树洞,老态龙钟……
(余建方、张正 搜集整理)
石 锅
龙泉湾南面的山坡上有个老爷庙。庙外山墙下,有个光溜溜的石锅,这地方是东边山里人上高邑街赶集的必经之路。
有个卖柴的上高邑街赶集,每天回来经过这里都要歇息—下。有一天生意做的好,走到这里便将小铜钱全都倒在石锅里数起来——但他咋也数不完。抓出来,还有;抓多少,增多少。一直数到天快黑,石锅里还是继续有……他真有些不耐烦了!便干脆将石锅翻过来倒在地上,这才不再有小铜钱了。于是他装了沉甸甸的一大袋铜钱,喜滋滋地扛回家去。
卖柴的回家将此事给另外一个农民说了。这农民也觉得十分古怪,第二天,他先到老爷庙给关老爷烧香,又磕仨头,说明来意,就将石锅扛回家当猪食槽用。
奇怪的事也有了:他倒进石锅里的猪食整日不见少。没见猪吃食,只见猪睡觉;而且猪越长越大,很快就够出栏了。这个
老实巴脚
的农民想:“这福份不能久占。便又将这个石锅运回到了原处。
附近有个叫“能不够”的人,听说这石锅怪神奇,便趁深夜又将它偷偷扛回家里。将它放在堂屋正中,想天明择个吉利时辰,也让石锅生钱。
谁知夜里,“能不够”的耳聋眼花的父亲摸黑解手,不小心,一下子跌在石锅里。老头“唉哟、唉哟”的疼痛声把“能不够”惊醒了。“能不够”慌忙点灯,将父亲从石锅里拉了出来。奇怪的事也来了:石锅里又有一个又聋又瞎的父亲。他拉出一个,又有一个……
“能不够”的母亲听见乱哄哄的,蹬蹬蹬跑出来一看,又羞又恼:“我咋有这么多老东西!……快!快!都给我轰出去!”
正爬在石锅里的那个父亲,“能不够”再也不敢往外拉了。
于是连夜喊仆人悄悄地把石锅里的父亲连同石锅一起又运回原处。
现在这个石锅到哪了?老年人说在东山上翻扣着哩。
讲述者:高邑乡桐树庄青年农民陈嘉生整理者:张 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