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网站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每日稳定更新中!

人工智能的两大缺陷包括,人工智能的两大缺陷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两大缺陷和未来趋势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框架问题和符号接地问题两大挑战。在框架问题方面,人工智能面临着难以适当思考和识别次要因素的困境。而在符号接地问题方面,人工智能无法真正理解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然而,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和多感官感知的实现,人工智能有望克服这些缺陷,并朝着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迈进。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并已经在诸多领域成功代替了人类,而且比人类要做得更好,那真是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可以这么说,离开人工智能,今天的现代社会就将无法运转,不过尽管如此,人工智能距离和人类拥有同等智能的“万能机器”还相差甚远。甚至有人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难以规避的缺点,所以,我们根本造不出来像人类这样可以从事多种工作的通用人工智能。那么这种想法到底是盲目悲观,还是有理有据呢?客观来看,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两大缺陷,至于如何解决这两大缺陷,目前人类还没有想到特别好的办法。

第一大缺陷是框架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智能不会像人类那样去进行适当的思考,这哥们一旦开始思考,很有可能就收不住了。比如说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说黄博士失恋了,悲伤的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出来,于是为了挽救他这个脆弱的灵魂,我派出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去把黄博士给扛出来,结果这哥们进了屋之后,确实是完成任务了,而且完成地非常彻底,它只把黄博士扛了出来,至于黄博士的秋衣、秋裤、内衣、内裤,全都给扒了,于是便在全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百姓在太阳落山之后,再也不敢出门,商家纷纷歇业,导致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可见,单纯地告诉人工智能把黄博士扛出来,这个命令还是太简单了,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我对人工智能下达了这样的指令:进去把黄博士扛出来,而且你在做任何行动时,都要考虑由此产生的次要因素。至于哪些是次要因素,这就很多了,除了要把衣服穿好之外,还有一些我在外面也无法判断的情况,比如说黄博士身上是不是绑了炸弹,他手上是不是拿着菜刀,所有这些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次要因素,都要由人工智能机器人进去之后自行判断。这下妥了,机器人进去之后,便在黄博士面前停了下来,这一次它固然知道黄博士要穿好衣服,如果有炸弹也会对其进行拆除,有菜刀要对其进行缴械。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人工智能还会考虑很多很多,比如说我如果扛起黄博士的话,黄博士大喊大叫会不会把房子震塌?扛起黄博士产生的摩擦会不会引发火灾?这些虽然听着很不靠谱,但在理论上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哪些是与本次行动有关的因素,哪些是无关的因素,但人工智能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它眼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机器人便在黄博士身前徘徊了起来,直到耗光自己的电量。

看来像刚才那样发布指令也不行,那么我再进一步详细一下,这次我说:进去把黄博士扛出来,而且你在做任何行动时,都要考虑由此产生的次要因素。同时要把与指令相关的事项和不相关的事项区分开来,区别明白了再采取行动。这次指令倒是无懈可击了,但恐怕人工智能就要彻底死机了,因为它会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对周围存在事项的分类上,什么空气密度、空气成分、环境湿度、环境温度,反正就是对周遭环境的一切,人工智能陷入了无休止的筛选之中,最后终于把自己搞崩溃了。

以上就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第一个缺陷,而且这个缺陷貌似是智能化程度越高,就越是明显。除了框架问题之外,人工智能还有另一大缺陷,这就是符号与语言的隔阂。现在假如说有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斑马的小孩儿,但他了解马是什么,也知道动物身上的条纹大概是什么样子,毕竟他没见过斑马,至少还是见过猫,在电视上见过老虎的。那么如果你告诉他,斑马就是带条纹的马,小孩马上就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斑马的形象,而当他在动物园第一次见到活蹦乱跳的斑马时,也会瞬间意识到原来这哥们就是斑马。但是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就不一样了,事实上,人工智能所拥有的只是计算机上的程序,它并没有见过马富有光泽的皮肤和健壮的肌肉,也没有听过马叫、喝过马尿,至于动物身上的条纹,人工智能自然也不具备人类那样的概念。人工智能只是利用计算机上的符号,也就是一系列文字序列,来认识马和条纹的。

在这种状态下,当我们告诉它斑马是有条纹的马,人工智能也只是将两种符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新的符号。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那样理解斑马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的真正身姿。说不定当它看见胳膊上带着五道杠的黄博士,也会将其认为是斑马。由于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含义没有真正地连接在一起,所以这个缺点被称为“符号接地问题”。

总之,要想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通用AI,人类就必然要面对并解决框架问题和符号接地问题,那么能不能解决呢?很难,不过方法也不是没有。我们知道,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如今的人工智能在视觉领域,其识别能力已经与人类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达到了超越人类的程度。而人类之所以在常识方面仍旧远超人工智能,原因正在于我们的感知能力远远不止视觉这一种,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世界是极其复杂与多维的,所以,如果人工智能在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其他感觉上,也能像视觉那样实现超强性能的话,那么或许它就可以摆脱符号的世界,并拥有与人类同样的常识,成功克服以上两大缺点。如此说来,就等于是让人工智能拥有了身体。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未必需要实际的机器人,让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的虚拟世界中,体验并学习与现实世界相似的经验这也可以。当然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绕过制造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这一难题,但仍要创造一个像现实世界那样按照自然规律运转的虚拟世界,这个难度同样十分之大。最后还有人认为,要想逾越常识这一鸿沟,必须研发有别于深度学习的新的技术。不论如何,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面临着堆积如山的问题。但我们也相信,人工智能的脚步肯定不会停止,历经多次技术突破之后,人工智能一定可以理解语言的含义,掌握常识与知识。

那么此时的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划上等号么?当然了还远远不够,因为除了具体的概念之外,人类世界还拥有着很多抽象概念,比如愉快、美丽、善良、科学精神等,很多研究者认为,即使通用人工智能拥有了超越人类的智能,也不会成为拥有人类同样感觉的机器,说白了就是人工智能没有心。但问题是,当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或悲伤或喜悦的样子时,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它有心还是无心,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当这个人站在你面前时,你也无法知道他是否拥有和你一样的对世界的感知,人你都拿不准,又何苦苛求人工智能呢?再说了有没有心其实也不重要,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物种,一个注定有别于人类的物种,也或许是一个注定在未来取代人类、代表地球文明走向星辰大海的宇宙物种。

结语: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有望解决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和符号接地问题。尽管通用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人工智能会在未来理解语言的含义,掌握常识和知识。虽然人工智能可能永远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感觉和情感,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物种,代表着地球文明进军未来的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2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